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加強人大國有資產監督職能,是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重要任務。為完成好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提出的健全國有資產監督機制的改革任務,切實履行法律賦予的各級人大常委會聽取審議本級人民政府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情況和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專項工作報告的監督職權,省人大常委會財經工委從去年開始,就有計劃地開展了對我省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情況的前期調研,先后深入到省國資委、財政廳、國土資源廳召開座談會,了解掌握我省國有資產管理的基本情況。之后,又對省國資委、財政廳、國土資源廳、交通廳、司法廳、教育廳、衛計委、林業廳、水利廳、農業廳、河北省省級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省文資辦,設在省委宣傳部)、金融辦等12個部門的國有資產管理情況進行了書面調查。今年4月13日,省人大財經委按照年度工作安排專門召開會議,聽取了省國資委、財政廳、交通廳、司法廳(監獄局)、教育廳、衛計委、文資辦、機關事務管理局等8個部門的情況匯報,并進行了認真討論?,F將調查情況匯總報告如下。
一、我省國有資產的總量及構成
按照經濟性質分類,國有資產分經營性國有資產、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非經營性國有資產)和資源性國有資產三類資產。
(一)經營性國有資產情況
目前,我省的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管情況比較復雜,主要由國資委監管、政府授權的其它部門監管、歷史形成的監管關系三種情況組成,管理職權分散在政府近二十個職能部門。經營性國有資產有關信息主要由省國資委、文資辦和財政廳三個部門進行歸口統計。
1、省國資委在統經營性國有資產情況。據省國資委全省國有企業資產統計報告(財務快報,下同),截止到2016年12月底,全省國有企業共1845家,職工55.4萬人。其中:省國資委監管一級企業18戶(原26戶),含企業489家;廳、局屬國有企業68家(納入省國資委統計范圍);市、縣屬國有企業1288家。
省國資委在統全省國有企業資產總額22659.8億元,同比上升13.8%。凈資產5762.2億元,同比上升10.6%。全省平均資產負債率74.6%,同比上升0.8個百分點。省國資委監管企業資產總額10030.2億元,同比上升5.3%;凈資產2920.2億元,同比上升6.3%;平均資產負債率70.9%,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
2、省文資辦在統經營性國有資產情況。文資辦監管經營性國有企業共6家(市縣未統計),分別是河北報業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河北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河北廣電信息網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河北演藝集團有限公司、河北長城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截止到2016年12月底,省文資辦在統經營性國有資產總額228.4億元,同比上升1.83%;所有者權益110.57億元,同比上升3.23%;資產平均負責率51.63%,下降0.66%。
3、財政廳在統地方金融類企業國有資產和省直行政事業單位所屬企業情況。2015年,我省納入財政部門國有資產產權登記統計范圍的金融類企業共29家,包括11家城市商業銀行、4家集團內部財務公司、1家證券公司、1家保險公司、1家金融租賃公司、1家期貨公司、9家信用擔保公司、1家股權交易所。截止到2015年12月底,金融類國有資本共計219.49億元(其中國家資本39.86億元,國有法人資本179.63億元),占實收資本總額的54.6%。截至2015年末,29家金融企業資產總額達10902.21億元。
截至2015年底,省直行政事業單位所屬企業共有275家,涉及38個省直部門,其中有69家企業已納入國資委統計資產,其余206家企業資產總額共計557億元,凈資產149億元,資產負債率73.25%。
(二)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情況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省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賬面總額為10599.66億元,負債合計為4965.21億元,凈資產合計為5634.45億元。其中,行政單位資產1844.11億元,負債473.31億元,凈資產1370.8億元;事業單位資產8754.86億元,負債4491.26億元,凈資產4263.6億元;民間非盈利組織資產0.69億元,負債0.64億元,凈資產0.05億元。
省本級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總額賬面總額為3526.3億元,其中行政單位資產233億元,負債24.93億元,凈資產208.04億元;事業單位資產3293.3億元,負債2036.01億元,凈資產1257.29億元。
(三)資源性國有資產情況
資源性國有資產的監管目前尚處于研究起步階段,資源性國有資產的范圍如何界定,目前仍無統一的標準。從我們調查掌握的情況看,有確定數據的資源性國有資產主要有土地資源、礦產地質資源、海洋資源,并以實物統計為主。
1、土地資源。截至2015年底,我省國有土地面積共2216859.22公頃,其中,耕地148837.74公頃,園地9890.01公頃,林地633075.99公頃,草地187964.02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481916.49公頃,交通運輸用地166790.32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547715.22公頃,其它土地40669.43公頃。
2、礦產地質資源。截至2015年底,河北省已發現各類礦產(按亞礦種統計)156種,其中,已查明資源儲量的129種。在已查明資源儲量的固體礦產中,列入《河北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88種,形成礦產地1452處(含共、伴生產地311處)。保有資源儲量居全國首位的有11種,排名前5位的礦產有39種,占前十位的有57種。主要優勢礦產:煤礦保有儲量227.89億噸,占全國保有儲量的1.45%,居全國第12位;鐵礦保有儲量93.06億噸,占全國保有儲量的10.94%,居全國第3位;金礦保有儲量239.55噸,占全國保有儲量的2.07%,居全國第17位;鉬礦保有儲量81.95萬噸,占全國保有儲量的2.81%,居全國第10位;水泥用灰巖保有儲量61.05億噸,占全國保有儲量的4.76%,居全國第9位。
3、海洋資源。我省大陸海岸線全長487千米,管轄海域7200多平方公里?,F有3個沿海市和15個沿??h(市、區、經濟開發區)。海洋資源類型多樣,海岸線開發程度較高。至2015年底,省本級共審批項目用海面積約170平方公里。
此外,資源性國有資產還包括農業、林業、水利等方面的國有資產。
二、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管方面
近年來,以省國資委、財政廳為主的省國有資產監管機構和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國有資產監管的各項規定和政策要求,嚴格執行《企業國有資產法》、《公司法》和《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等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國有資產監管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
1、國有資產基礎管理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不斷加強基礎制度建設,積極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制定出臺了《河北省省級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督實施意見》、《河北省企業國有資產評估管理工作規范》、《河北省國資委國有創業投資企業持有和轉讓股權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規定,國有資產基礎管理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2、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進一步轉變。積極推進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重點管好國有資本布局,加強戰略規劃對國有資本布局調整引領作用,研究制發了《省國資委監管企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指引)》、《省國資委監管企業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等文件。制定出臺了出資人監管權責清單,嚴格規范董事會運作,出資人職責與企業之間的權責進一步明晰。積極推進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革、分類改革和企業整合重組,國有資產管理與經營體制進一步理順,國有企業活力進一步提升。
3、國有資產管理力度進一步強化。切實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重新修訂了《省國資委監管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把考核重點從重規模、速度向重質量、效益轉變,促進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2016年,全省國有企業、省屬國有企業和省國資委監管企業所有者權益總額分別增長了10.6%、7.6%和6.3%。強化了外派監事會監督和審計監督,開展了對企業領導的任中審計、離任審計和物流業務專項審計,認真抓好對關系國有資產出資人權益的重大事項辦理、處理工作,切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4、國有企業改革試點全面推進。省政府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制定出臺了《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地方國有企業改革的實施意見》、《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改革和完善全省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實施意見》等16個配套文件,明晰了國有資產和國有企業改革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時間表和路線圖。努力在改革任務的細化、深化上下功夫,認真開展了落實董事會職權試點、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試點、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股權激勵試點、企業薪酬分配差異化改革試點、出資人委派總會計師試點、國有企業信息公開工作試點、引入職業經理人試點和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試點等十項改革工作,較好地激發了國有企業發展的內在活力和動能。
此外,省交通廳、省文資辦、省司法廳等國有資產授權管理部門也都根據自己的行業特點加強了相應的國有資產管理工作。
(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管方面
近年來,我省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1、管理體制機制初步理順。構建了“財政部門—主管部門—行政事業單位”三個層次的監督管理體系,省財政廳主要負責國有資產管理制度、規則、標準、流程的制定,監督檢查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履行綜合管理職責,并負責省直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主管部門負責本部門所屬單位的國有資產的監管管理,并接受同級財政部門的監督指導;各行政事業單位負責對本單位占有、使用的國有資產實施日常具體管理工作。
2、資產管理制度體系框架基本建立。根據財政部35號和36號令,財政廳全面加強了資產管理建章立制工作,制定了《河北省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河北省省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配置管理辦法》、《河北省省級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使用管理辦法》等24項配套文件,對資產配置、使用、處置、收入管理、公務用車編制及配備使用管理等均做出了明確規定,初步搭建起了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制度框架體系,為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規范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3、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工作穩步推進。從2012年開始,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工作在所有省直部門全面推廣,穩步推進。財政廳將資產購置預算全面納入省級部門預算編審流程,實現了與部門預算的統一部署、統一編制、統一審核。凡是涉及新增資產的購置事項,部門要按照新增資產品名逐項寫明新購資產配置依據、用途、購置必要性、現有存量及擬報廢(更新)情況。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深入開展,壓縮了財政開支,有效地約束了部門單位購置資產的隨意性。
4、資產使用、處置、管理機制不斷完善。全面規范了行政事業單位房屋、土地等重要國有資產出租、出借和對外投資管理,從票據和收支環節,全面建立了資產收入和使用管理機制。加強了房屋、土地、車輛和規定限額以上國有資產處置的審批,創新處置方式,開展網上競拍。加大資產收入專項檢查力度,每三年對所有省級部門檢查一輪。針對臨時機構撤銷后資產疏于管理的現狀,探索設立公物倉,負責臨時機構運行所需資產的監督管理工作。
5、資產管理基礎工作進一步夯實。推廣了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在全省各級財政部門的系統聯網應用,以及在省直各部門、各單位的數據離線申報。啟動開展了省直事業單位、事業單位所屬企業、省級國有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登記工作。建立了省級資產清查基礎數據、行政事業單位資產處置收入、出租出借等管理臺賬,夯實了國有資產管理基礎。
(三)資源性國有資產監管方面
1、土地管理。認真落實國家《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管理辦法》及其配套法規政策,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實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全面加強用途管制。嚴格控制用地標準,加強節地考核,建立了主要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體系,嚴厲打擊違法用地,全省土地管理秩序明顯好轉。
2、礦產管理。依據國家《礦產資源法》和國務院頒發的《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等配套文件,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積極促進礦山企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綠色礦業。2015年以來,對采礦權實行減量化管理,全省不再新設露天礦采礦權。2016年開始,省政府提出利用三年的時間,對全省1881個露天礦山進行污染深度整治,礦山環境治理力度進一步加大。
3、海洋管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及其相關配套法規,省政府出臺了《河北省海洋環境保護管理規定》。2014年我省發布實施了《河北省海洋生態紅線》,劃定了17段自然岸線和44個海洋生態紅線區。落實了海洋功能區劃制度,加強圍填海規??刂?,確保符合產業政策的重大用海項目落地。加強了海洋保護和海洋環境監測,海洋災害應急預警預報能力進一步提高。
省農業廳、水利廳、林業廳等部門也都按照國家規定和本部門、本行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了職責范圍內的國有資產監督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本次調查情況看,我省的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總體是好的,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在國有資產管理和國有企業改革工作方面正在落實,各項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得到了較好的貫徹執行,國有資產規模進一步壯大。但從我們這次調研情況看,我省的國有資產管理也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
(一)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管方面
一是管理職能分散。我省經營性國有資產的監管機構除國資委外,經政府正式授權代行出資人職責的部門還有交通廳、監獄局、省文資辦。此外,還有36個省直部門監管著二百余家企業單位;29家地方金融企業除省財政廳對部分財務數據進行統計外,誰代表政府履行出資人職責不明確。二是資產底數不清。國有資產多頭管理,數據統計主要由國資委、財政廳、文資辦三家為主進行,基礎數據不全,既存在數據漏統問題,也存在數據交叉重疊現象,準確情況難以掌握。三是國有資本布局調整效果不明顯。國有經濟戰略規劃引領滯后,現有國有資本結構和國有資本布局調整工作,與新發展理念、新發展道路存在較大反差。國有企業仍主要集中在傳統產業領域,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緩慢。非國資委監管領域的國有資本重組整合與調整基本上沒有進展。四是國有資產負債率高,收益低。2016年省國資委在統全省經營性國有資產平均負債率為74.6%(全國地方國有企業資產平均負債率為63.28%),同期財務費用為293.94億元,是同期營業利潤的5.4倍、利潤總額的2.36倍、凈利潤的3.94倍,過高的資產負債和財務費用,與企業的營利水平形成很大反差;2016年省級國有資產經營預算安排上繳收入4.57億元,與省屬國有企業的資產規模、地位也不相適應。五是國有企業改革遺留問題較多。全省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機構仍有910個(不包括在冀央企),涉及“三供一業”機構525個,醫療機構85個,教育機構42個,離退休機構146個,消防、市政社區管理等機構90個。這些遺留問題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改革與發展。
(二)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監管方面
一是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綜合管理不到位。在行政機構改革、事業單位改革、辦公用房清查后,部分單位的閑置資產不能做到統籌安排使用,資產盤活工作不及時,不到位,存在有的單位辦公用房資產長期閑置,有的單位又不得不長期租用辦公用房現象。2016年,省級部門預算安排辦公用房租賃費達到2000萬元。二是部分省直行政單位存在重配置、輕管理的現象。由于管理制度不落實,有的單位房屋資產長期低價出租或無償外借,有的單位辦公設施損毀和丟失現象比較嚴重,有單位資產處置、收益不按時入帳等。據2015年省直機關單位資產清查數據顯示,省直機關固定資產總量賬面數57.34億元(包括國家安全廳資產),清查數50.00億元(未包括國家安全廳資產),固定資產損失1.73億元,涉及46個單位,存在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三是事業性國有資產配置不均衡,投入不足與資產利用不充分的現象同時存在。在基礎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領域的資產配置,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單位之間配置不平衡的問題十分突出,大中城市、大中城市中心地帶吸納了過多的優質教育、醫療資源,造成大醫院人滿為患,學生千方百計擇校等社會問題??h、鄉地區,以及城市新建成區,投入明顯不足,這種狀況與政府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形成較大差距。一些地方還存在棄舊建新,長期不用,或改作它用的現象。四是統計數據仍有待規范?,F有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數額反映的是各單位取得資產時的帳面價格,以劃拔取得的土地資產和單位購置的固定資產折舊等要素在帳面上還不能得到準確反映。
(三)資源性國有資產監管方面
資源性國有資產管理起步晚,基礎制度不健全,對什么是資源、什么是資產的界定,資源性國有資產包括哪些內容等事項,在認識上還存在分歧?,F有資源性國有資產多以實物資產進行計量,缺乏健全的評估辦法和評價標準,還不能做到以價值資產形態進行統計和核算。資源性國有資產的管理,仍以管理和保護資源為目的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實施監管。
四、意見和建議
針對我省國有資產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為更好地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工作,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把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改革工作擺上重要工作日程。要充分認識搞好國有資產管理對于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性,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加強人大國有資產監督職能工作。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工作不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人大和政府今后面臨的一項長期性的工作任務。人大和政府及各相關部門要把國有資產管理和國有企業改革工作做為當前和今后的一項大事來抓,擺上日程,抓出成效,按時保質完成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和國有企業改革方面的工作任務。
(二)明確機構與職責,加快國有資產基礎管理制度建設。要盡快解決國有資產多頭管理、底數不清、制度不夠健全的問題,整合國有資產管理職能,根據各類國有資產的特點,明確專門機構代表省政府對國有資產行使監管職責,實行分類監管。要抓好國有資產管理基礎工作,制定統一規范的國有資產產權登記、資產統計、產權界定、產權糾紛調處、產權交易與劃轉、資產評估與分析等方面的基本制度,為實現國有資產的規范化管理,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和基礎保障。
(三)加快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轉變,認真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要加快落實國務院關于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若干意見,堅持政府公共管理職能與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能分開,堅持以管資本為主加強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管。要加強國有資本戰略規劃引領,加快國有資本布局調整和國有資產的整合重組,深化董事會職權試點、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等項工作,不斷提高國有資本的活力。要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建立和完善管資產與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加大對關系國有資產出資人權益重大事項的監控力度,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切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四)加強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全面管理,實現資產的綜合利用和合理配置。嚴格執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各項規定,全面抓好國有資產的登記、使用、評估、處置等項工作,嚴格管理,合理調配和使用國有資產,保障國有資產安全。要針對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的特點,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工作制度,合理均衡配置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促進政府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五)研究探索加強資源性國有資產監管的方式和辦法。要加強對資源性國有資產管理的研究與創新工作,科學界定資源性國有資產的范圍,資源與資產的界限等,盡快建立起資源性國有資產管理的基本制度,實現資源性國有資產從實物資產管理向價值資產管理轉變。要繼續抓好黨政主要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工作,探索加強對資源性國有資產的保護方式、方法和路徑,落實領導責任,切實保護和利用好資源性國有資產。
(六)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法制建設,強化人大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監督。開展國有資產監管立法研討工作,研究制定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的地方性法規,用法制的辦法規范政府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管好用好國有資產,使國有資產在我省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加強人大對國有資產管理的監督工作,加強對健全國有資產監督機制改革工作的領導,加快工作進程,盡快研究制定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辦法,按時完成改革任務。(郭文秀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