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于河北省2017年省本級決算和全省總決算草案的審查結果報告
——2018年7月26日在河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趙文海
河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省財政廳廳長高云霄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關于河北省2017年省本級決算和全省總決算情況的報告》和省審計廳廳長楊曉和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關于2017年度省本級預算執行及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審計工作報告》。財政經濟委員會對2017年省本級決算和全省總決算草案進行了審查,結合會議審議情況,現將審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2017年省本級決算基本情況
省級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4577.5億元,其中本級收入769.3億元,完成預算的114.8%;中央補助2893.9億元,一般債務收入764億元。省級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4525.3億元,其中本級支出1036.2億元,完成預算的95.2%;補助市縣2653.5億元,一般債務轉貸市縣568.5億元。收支相抵后,結轉下年52.2億元。
省級政府性基金總收入1059.6億元,其中本級收入206.9億元,完成預算的127.1%;專項債務收入804.8億元。省級政府性基金總支出1008.2億元,其中本級支出169.3億元,完成預算的76.7%;專項債務轉貸市縣784.8億元。收支相抵后,結轉下年51.4億元。
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總收入22.1億元,其中本級收入5.1億元,完成預算的128.6%;中央補助15億元。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總支出20.8億元。收支相抵后,結轉下年1.3億元。
省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502.4億元,完成預算的87.3%,加上上年結余資金249.8億元,省級收入總計752.2億元。省級支出完成420.4億元,完成預算的79.7%。收支相抵后,年末凈結余331.8億元。
二、審查意見和建議
財政經濟委員會認為,2017年省本級決算和全省總決算草案反映的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較好。在省委堅強領導下,省政府及其財政等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中央重大方針政策和省委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提出的各項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爭取中央政策和資金支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支持生態文明建設和保障改善民生,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強財政收支管理,嚴控政府債務風險,較好地完成了2017年省本級預算。財政經濟委員會建議本次會議批準省政府提出的《關于河北省2017年省本級決算和全省總決算情況的報告》,批準2017年省本級決算。
同時,從決算草案審查和審計情況看,2017年預算執行和管理中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是:(1)部分收支項目決算與預算差異較大,預算編制科學性有待加強。省級政府性基金決算收入超過年初預算27.1%、全省超過54.6%,超收資金難以形成支出。(2)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非稅收入占32%,比2016年又提高2個百分點,其中罰沒收入增長31.1%,增幅較高。(3)部分項目預算支出進度較慢,資金使用績效不高。省級政府性基金支出僅完成預算的76.7%,年終結余51.4億元;審計發現省直部門預算中有372個項目執行率為0%,未支出資金9.8億元。(4)中央要求推進預算決算審查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決算要對重點支出政策和投資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報告,目前報告中相關內容還不夠系統全面,重大投資項目安排分散,支出政策和投資實施效果報告的還不清楚。(5)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管理不夠規范,繳費收入與財政補助收入沒有分開,對下轉移支付管理不夠規范。(6)部門預算和財務管理中違紀違規問題仍較突出。審計發現8個省直部門應繳未繳財政收入1億多元,且存在坐收坐支問題,固定資產不入賬4.8億多元。(7)全省2個市本級和7個縣(區)政府債務率較高,超過警戒線,存在一定結構性風險等。
審計廳對2017年省本級預算執行及其他財政收支情況依法開展審計,指出了省本級決算草案和財政管理、重大政策措施落實、三大攻堅戰、重點專項資金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并提出了審計建議。財政經濟委員會建議省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審計查出的問題和審計建議,扎實做好整改工作,并于11月底前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整改情況。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進一步做好財政預算工作,針對預算執行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財政經濟委員會提出以下建議:
(一)充分發揮財政職能,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制定完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關財稅政策,進一步支持壓減過剩產能,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積極爭取中央政策和資金支持,依法有效利用財政債券資金,支持雄安新區等重大戰略和重點民生項目建設。不斷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比重,進一步整合專項轉移支付,建立健全專項轉移支付定期評估和退出機制,發揮財政專項資金的政策效果。對政府投資基金設立、實施、績效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嚴格規范管理,適度整合以增強競爭力吸引力,發揮好基金的引導作用。
(二)改進預決算工作,不斷提高預算管理水平。認真落實《預算法》和預算審查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改革要求,預決算報告要更好體現黨中央重大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落實情況,進一步反映重點支出、專項轉移支付、重大投資項目資金的使用及績效情況,全面反映政府債務規模、結構、使用、償還等情況。強化稅收和非稅收入征管,堅決防止虛收空轉,努力降低非稅收入比例。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進一步提高績效預算編制水平,完善績效評價結果運用和公開機制,建立績效評價結果向本級人大常委會報告制度。進一步提高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管理水平。盡快編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并依法提交省人大常委會備案。
(三)健全體制機制,強化各類風險管控。落實中央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決策部署,完善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遏制違法違規舉債融資行為,嚴控債務增量,盡快完成政府債務置換工作,穩妥化解債務存量。要加強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統籌和管理,積極應對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壓力,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性。要強化對市縣財政運行監控,不斷提高縣級財政保障能力,確?;鶎迂斦_\行。各級政府要加強對地方金融機構的管理,合理控制經營規模,遏制違規經營,建立完善風險管控機制,不斷提高行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四)完善監督體系,形成財政監督合力。落實黨中央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人大預算聯網監督有關要求,完善省級人大預算聯網各項工作機制,政府有關部門要做好數據提供、網絡支持等配合工作。加快推進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報告制度建立和實施全覆蓋,加強與國有資本經營預決算審查監督相銜接。加大對黨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國有資產管理、重點民生資金、重大投資項目和財政支出預算績效的審計力度,及時揭示各類風險隱患。加強審計成果的運用,落實部門整改責任,不斷健全完善審計查出問題整改長效機制。加大審計結果和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的公開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