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給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聽取和審議省政府關于2020年全省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的報告工作做好準備,根據我省《省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監督的決定》和《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辦法》的有關規定,由省人大財經委委員、省人大代表及省人大常委會財經工委有關同志組成的調研組,于10月中旬對2020年全省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開展了專項調研,先后赴部分設區市聽取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并實地調研,聽取了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等部門的匯報?,F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省國有自然資源資產情況
近年來,省政府及有關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努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強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決策部署和省委要求,堅持生態優先,強化改革創新,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
?。ㄒ唬┛偭壳闆r。截至2020年底,全省國有土地面積241.34萬公頃(3620.10萬畝)。其中,國有林地面積80.61萬公頃(1209.15萬畝);國有草地面積15.82萬公頃(237.30萬畝);國有濕地面積10.82萬公頃(162.30萬畝)。全省自然保護地總面積140.10萬公頃(2101.50萬畝);全省在庫儲備土地總面積為1.47萬公頃(22.05萬畝)。已發現礦產130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104種。主要礦產保有資源儲量為煤、鐵、金、鉬、水泥用灰巖、冶金用白云巖等。全省管轄海域面積72.28萬公頃,海島5個,大陸海岸線全長487公里。全省平均降水量546.70毫米,屬平水年份,形成水資源總量146.2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55.71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130.31億立方米。
?。ǘ﹥r值量核算試點情況。2020年,自然資源部門選取保定市阜平縣和淶源縣、秦皇島市國有林場,率先開展并完成了土地、礦產、林業資源資產價值量核算試點。為進一步驗證價值量核算模式,2021年繼續組織開展了邯鄲市全域土地資源資產、全省主要礦產資源資產價值量核算第二批試點,探索構建了一套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價值量核算方法體系,形成了包括工作報告、技術指南、核算說明、基礎數據庫、圖集圖件、核算成果表等在內的多項成果,試點在數據獲取、核算方法、成果形式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創新,成為我省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的特色亮點。
?。ㄈ﹪凶匀毁Y源資產配置和收益情況。2020年,全省建設用地供應量為3.26萬公頃(48.89萬畝),其中,以出讓方式供應1.99萬公頃(29.87萬畝),合同價款3011.18億元。礦業權出讓269個,出讓收益10.95億元。審批用海面積79.62平方公里(7962公頃,11.94萬畝),海域使用金征收額5.07億元。核定納稅取用水量31.37億立方米,征收水資源稅19.82億元。
二、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
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堅持把加強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勇于探索實踐,注重綠色發展,在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強化自然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ㄒ唬﹥灮瘒量臻g開發格局。一是圓滿完成第三次國土調查。初步建成覆蓋省、市、縣三級的國土調查數據庫,縣級調查成果一次性通過國家級核查,差錯率僅為0.36%,遠低于國家1%的要求。二是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在全國率先出臺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實施意見、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截至2020年底,已形成省級規劃文本、圖件、38項專題研究等成果,初步搭建起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基本形成。三是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登記取得明顯進展。2020年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首次登記證書發放數量8529個,確權登記面積總量2.39萬公頃(35.85萬畝)。海域使用權登記證書發放數量153個,確權登記面積175.75公頃(2635.25畝)。四是扎實推進“三條控制線”劃定。開展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永久基本農田核實整改、城鎮開發邊界劃定。五是穩步推進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體系建設。在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和空間布局約束下,以符合產業政策、用地政策和真實有效的項目落地為依據,全年批準新增建設用地39.78萬畝。
?。ǘ└纳粕鷳B環境質量。一是積極推進生態系統修復總體規劃和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印發《河北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編制工作方案》,統籌謀劃土地綜合整治、礦山環境治理和海洋生態修復等生態修復。二是自然資源生態修復成效不斷顯現。截至2020年底,完成2057處責任主體滅失礦山跡地綜合治理任務,累計治理面積約1萬公頃(15萬畝),完成任務面積的126%。完成渤海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共修復岸線17.32公里、濱海濕地0.12萬公頃(1.87萬畝),分別為國家下達任務的124%、155%。實施退化草原生態修復7.60萬公頃(114萬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73%。三是地質災害防治能力不斷提升。組織開展了汛前核查排查、鐵路和高速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線沿線緊急排查、唐山5.1級地震50公里影響區緊急排查等,基本摸清了全省地質災害隱患底數。四是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指導地市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申報,唐山市南湖采煤塌陷區案例成功入選。五是生態損害賠償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推進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指導意見及生態環境損害調查辦法、賠償磋商辦法、修復效果后評估辦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截至2020年底,全省生態環境系統篩選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累計117件。
?。ㄈ┩七M生態文明相關重大制度建設。一是深入推進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等改革。省政府帶頭落實省級總河湖長責任,對重點工作進行研究、調度、部署、安排,做到帶頭巡河。完善了林草行政執法與檢察機關法律監督有效銜接,為構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林草管理新機制打牢了基礎。二是自然資源領域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有力有效。劃分了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自然資源產權管理、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生態保護修復、自然資源安全、自然資源領域災害防治、自然資源領域其他事項等七個方面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三是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2020年完成了2018年度省級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任務。部署開展國有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試編,剝離出2016、2017年度的國有數據。
?。ㄋ模娀匀毁Y源保護和開發利用。一是進一步強化耕地保護。嚴守耕地紅線,落實耕地占補平衡,2020年全省通過土地整治補充耕地1.86萬公頃(27.90萬畝),超額86%完成年度任務。二是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效果顯著。2020年安排使用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2.65萬公頃(39.78萬畝)。盤活處置2009-2017年批而未供土地0.9萬公頃(13.58萬畝)、閑置土地1260公頃(1.89萬畝),分別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的1.8倍、4.6倍。三是提高礦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加強礦產資源保護管理,完成綠色礦山遴選,75家礦山列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四是嚴格圍填海管控。在全國率先建立海島保護名錄,加快推進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理,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已完成備案145.6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71.8%。五是加強林木種質資源保護、良種選育推廣。截至2020年底,我省現已建立國家林木種質資源保存庫、省級重點林木種質資源庫、國家級重點林木良種基地、省級重點林木良種基地等共32處,總面積0.16萬公頃(2.42萬畝)。六是深入推進水資源保護和利用管理。2020年全省萬元GDP用水量51.6立方米(2015年價),較2015年下降27.2%。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省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應該清醒認識到,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在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加強基礎管理、保護治理和開發利用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和困難。
?。ㄒ唬﹪凶匀毁Y源資產管理基礎工作比較薄弱。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有的地方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到位,落實國有自然資源資產保護措施還不夠有力,重開發輕保護、重眼前輕長遠的問題仍然存在。二是自然資源資產“家底”尚未全面摸清。目前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等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正在推進,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試點剛剛起步,重點區域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可能會有所延緩,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工作尚在試點階段,全面摸清“家底”還有大量工作要做。三是基層執法力量相對薄弱。有的地方基層綜合執法隊伍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執法能力和力量不足,如林業系統基層人員嚴重缺乏,管護力量嚴重不足,現有管護人員無法做到全方位巡查。有的地方自然資源領域部分執法權下放鄉鎮和街道后,存在“接不住”的現象,造成日常監管缺失。
?。ǘ﹪凶匀毁Y源資產管理改革發展難點突出。一是管理體制尚未理順。機構改革賦予全省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但部分所有者職責依然分散在不同部門,如全省有6個設區市單獨設立林業部門,2個設區市單獨設立海洋和漁業部門,森林、草原、海洋和漁業等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尚未明確與本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統一履行的關系及方式,有的部門單位之間存在溝通銜接不暢,對政策、法規、標準理解不一致情況。二是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價值化仍需深入探討。我省開展的土地、礦產、林業等自然資源資產價值量核算試點中,部分基礎數據獲取還有難度,調查和核算方法的操作便利性、價值核算標準的地區差異性、資產價值實現路徑的可行性等方面,都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探討。三是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不到位。有的地方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重視程度不夠高,對線索排查不夠及時,辦案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市場主體違法成本低,查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違法案件產生的震懾作用還不夠。
?。ㄈ┰嚲巼凶匀毁Y源資產負債表工作難度大。一是缺少頂層技術規范和標準。我省國有資產監督《五年規劃》要求剝離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國有成分,但試編工作缺少頂層統一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如表格合規性、表式適用性、計量單位合理性、國有成分剝離方法等沒有相應標準,可能對試編成果的真實性、準確性、一致性產生影響。二是部分數據資料缺失。由于歷史原因和機構改革等因素,2020年以前部分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指標,有的市級單位未開展過相應的調查,導致有些數據缺失,影響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填報率。三是報表編制時效性不強。由于調查取得基礎數據難度較大等原因,國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制度要求編制時間滯后兩年,即2021年編制2019年報表,編表結果的時效性較差,與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工作存在銜接困難,無法滿足領導干部離任審計等工作需要。
?。ㄋ模┑V山綜合治理工作依然形勢嚴峻。一是礦山修復難度大。由于歷史原因,礦山無序開采曾持續多年,山體破壞嚴重,責任主體滅失,加之上級專項資金的資助范圍和資金規模有限,地方因財力緊張配套困難,修復資金難以保障,影響生態修復效果。二是違法采礦案件仍時有發生。雖然全省持續保持嚴厲打擊違法采礦高壓態勢,私挖濫采高發易發勢頭已得到有效遏制,但受利益驅使,不法分子違法違規采礦案件仍時有發生,同時因涉法涉訴、債務償還等問題,少量關閉礦山設施設備拆除不徹底、不到位。三是有的礦山跡地綠化效果不夠好。我省氣候干旱,尤其是石灰巖、白云巖等地區,水土保持條件差,礦山跡地治理和養護難度大,有的礦山跡地苗木成活率不高、綠化效果不佳。
?。ㄎ澹┑叵滤删C合治理仍需加大力度。水源置換工作進展不快。一些市縣農村生活水廠新建擴建等水源置換工程建設進度滯后,一些老舊小區內部管網改造難度大影響置換進程。個別地方取水井管控不到位,存在私自啟用、明關暗用現象。河湖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問題仍然時有發生。
?。└乇Wo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強。一是個別地方違法用地仍時有發生。個別地方還存在耕地植樹造林,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的問題。部分市縣日常巡查工作不到位,縣、鄉兩級未能夠發揮好一線監管作用,對發現的違法用地行為存在不敢管、管不住的現象。二是耕地后備資源匱乏。經過多年的開發,我省耕地后備資源相對較少,大部分縣(市、區)耕地后備資源臨近或已經枯竭,補充耕地越來越難,耕地占補平衡壓力越來越大。三是耕地開發難度大、成本高。我省耕地后備資源稟賦差,占用和補充耕地質量失衡。我省建設用地主要在城市(鎮)周邊,占用耕地質量相對較高。補充耕地項目主要分布在低山區丘陵區、濱海鹽堿地區和壩上地區,補充耕地質量相對較低,同時耕地開發成本偏高。
四、意見和建議
省政府及有關部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黨中央關于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決策部署和省委要求,切實履行自然資源“兩統一”職責,統籌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修復,促進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有效提升我省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水平。
?。ㄒ唬┨岣哒握疚?,不斷強化新發展理念落實措施。一是切實提高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重要性的認識。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性工作,省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更加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領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豐富內涵。加快推進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改革,統籌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實施,持續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辦案機制,破解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困局,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二是推進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進一步完善自然資源資產調查監測體系,認真做好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登記工作。深入推進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構建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體系,探索開展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試點,編制委托代理履行所有者職責的資源清單,著力解決自然資源所有者不到位、管理權責不明確、所有權邊界不清晰等問題,逐步摸清自然資源資產“家底”。三是加快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報告制度建設。健全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報告制度,構建范圍明確、分類科學、報告與報表相輔相成、實物量與價值量相結合的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報告體系。推動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的配置、使用、處置和效益等管理數據共享,建立統一的自然資源數據共享機制,探索建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評價指標體系。加強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的審計監督,加大審計查出問題整改和問責的力度。
?。ǘ┖粚嵐ぷ骰A,進一步提高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監管能力。一是不斷理順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機制。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涉及面廣,省政府要加快厘清自然資源部門統一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與相關部門統一履行的關系與方式。建立健全聯動監管機制,解決部門間溝通不暢的問題。二是擴大價值化核算試點。省政府要協調有關部門在林業、國有土地、礦產資源資產價值化核算成功試點基礎上,謀劃好、落實好全省推廣應用工作,探索水資源價值化試點范圍,推進建立健全基礎數據庫、借力專家智庫、完善和認證價值化核算方法、落實經費保障等工作,確保核算成果的準確性。同時加快生態產品價值相關理論研究,創新生態產品價值的實現路徑,建立科學的評估方法和標準。三是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執法隊伍建設,不斷提升執法隊伍的執法水平。健全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防止國有自然資源資產流失。同時積極開展自然資源法治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自然資源法治意識。
?。ㄈ┖粚嵔y計工作,增強國有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報質量。一是統一標準規范。省政府統計部門根據我省國有資產監督《五年規劃》要求,對剝離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中具有國有成分的自然資源資產,分不同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種類制定科學、規范、統一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加強對國有自然資源資產負債的研究。二是實時動態監測。省政府統計部門督促有關部門加強土地、礦產、林業、水資源等數據庫建設,定期更新數據庫,逐步實現對自然資源的實時動態監測,為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提供數據支撐。三是加大審核力度。省政府統計部門指導有關部門加強對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統計數據的質量控制和審核評估,滿足剝離國有自然資源資產數據的需要,不斷提高全省國有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編報質量。
?。ㄋ模┙㈤L效機制,加強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管理。一是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各級地方財政部門要加大對廢棄礦山、政策性關閉礦山等歷史遺留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資金投入力度。鼓勵社會資金參與,按照“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帶動作用。二是健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制度。嚴格露天礦設立審批制度,積極引導礦山企業創新和利用先進工藝、先進技術,推動節約、集約、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加強礦業權人誠信體系建設,嚴格執行礦業權人“黑名單”制度,促進礦業權人依法勘查開采。三是發展綠色礦業。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提高礦產資源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促進礦產資源高效利用。
?。ㄎ澹﹪栏褚婪ㄖ嗡?,全力推進水資源保護和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一是加快水源置換工程建設。加快水源置換工程項目以及末端網管建設改造進度,盡早實現水源切換,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益。加大農業灌溉井特別是深層取水井關停力度,切實擰緊農業灌溉用水開采的“總閥門”,對應關未關、明關暗用的加大處罰力度。二是推進水利工程建設。統籌考慮行洪與蓄水的關系,大力推進“以河代庫”工程,在全省各主要河流建設梯級攔蓄工程,提高地表水存蓄能力。在冀中南地區實施河湖水系連通,構建河庫湖調蓄有水、支斗毛渠連通順暢的水網體系。三是加大清河補水力度。持續深化全省河道清淤疏浚、河灘規整、河堤生態整治工作,開展河道采砂專項整治行動,堅持治河與采砂相結合的原則,打擊非法采砂高壓態勢,實現河道生態修復和有序采砂共贏。四是強力推進全社會節水。以宣傳貫徹《河北省節約用水條例》為契機,依法推進全民節水行動,真正做到依法節水、管水、用水、護水。著力推進農業節水增效,扎實開展工業節水減排。大力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城市污水資源化利用、老舊管網改造等工作,以過硬措施深入做好全社會節水工作。
?。﹪朗馗丶t線,多措并舉推進土地資源保護和利用。一是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強化節約集約用地目標考核和約束,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引導產能過剩行業和“僵尸企業”用地退出、轉產和兼并重組。二是嚴格落實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嚴格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管控,落實“增存掛鉤”機制,進一步推進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盤活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