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2至23日,河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省自然資源廳負責同志受省政府委托所作的《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2020年全省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的報告》,會議認為,2020年省政府及有關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強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決策部署和省委要求,堅持生態優先,強化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實踐,我省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取得了積極成效。該報告體現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的意見》和我省《關于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監督的決定》《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辦法》的有關要求,報告工作專門建立了省級協調機制,率先探索開展了資產價值量核算,形成了我省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的特色亮點。報告客觀全面、內容翔實、重點突出,分析問題客觀準確,下一步工作措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普遍表示贊同這個報告。
在充分肯定省政府2020年全省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工作取得成績的同時,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審議中也指出了當前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一是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基礎工作比較薄弱。有的地方自然資源資產“家底”尚未全面摸清,基層執法力量相對不足。二是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改革發展難點突出。管理體制尚未完全理順,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價值化仍需深入探索,有的地方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不到位。三是試編國有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工作難度較大。缺少頂層技術規范和標準,部分數據資料缺失,報表編制時效性不強。四是礦山綜合治理工作依然形勢嚴峻。礦山修復難度大,違法采礦案件仍時有發生,有的礦山跡地綠化效果不夠好。五是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仍需加大力度。水源置換工作進展不快,水利工程設施還存在短板,全社會節水意識需進一步增強。六是耕地保護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強。土地使用比較粗放,個別地方違法用地仍時有發生,耕地后備資源匱乏。為此,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
一、提高政治站位,不斷強化新發展理念落實措施
省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更加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領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豐富內涵。要強化自然資源保護,提高自然資源利用效率,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建立健全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制度體系。要加強自然資源科學利用,尤其要下功夫解決好耕地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和其他自然資源長期閑置浪費的矛盾問題。加快推進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改革,統籌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實施,持續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辦案機制。推進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進一步完善自然資源資產調查監測體系,認真做好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登記工作,深入推進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探索開展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試點,編制委托代理履行所有者職責的資源清單,逐步摸清自然資源資產“家底”,不斷提高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構建范圍明確、分類科學、報告與報表相輔相成、實物量與價值量相結合的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報告體系,推動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的配置、使用、處置和效益等管理數據共享,建立統一的自然資源數據共享機制,探索建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評價指標體系。加強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的審計監督,加大審計查出問題整改和問責的力度。
二、夯實工作基礎,進一步提高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監管能力
省政府要不斷理順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機制,加快厘清自然資源部門統一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與相關部門統一履行的關系與方式。建立健全聯動監管機制,解決部門間溝通不暢的問題。省政府要積極擴大價值化核算試點,協調有關部門在林業、國有土地、礦產資源資產價值化核算成功試點基礎上,謀劃好、落實好全省推廣應用工作,探索水資源價值化試點范圍,推進建立健全基礎數據庫、借力專家智庫、完善和認證價值化核算方法、落實經費保障等工作,確保核算結果的準確性。同時加快生態產品價值相關理論研究,創新生態產品價值的實現路徑,建立科學的評估方法和標準,逐步擴大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行業范圍和交易主體范圍。要進一步完善生態補償、旅游康養等機制政策,努力把資源變成資產,把資產變為資本,切實做好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工作。加強執法隊伍建設,不斷提升執法隊伍的執法水平,健全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防止國有自然資源資產流失。同時積極開展自然資源法治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自然資源法治意識。
三、夯實統計工作,進一步提升國有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報質量
省政府統計部門根據我省國有資產監督《五年規劃》要求,對剝離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中具有國有成分的自然資源資產,分不同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種類制定科學、規范、統一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加強對國有自然資源資產負債的研究。省政府統計部門督促有關部門加強土地、礦產、林業、水資源等數據庫建設,定期更新數據庫,逐步實現對自然資源的實時動態監測。省政府統計部門指導有關部門加強對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統計數據的質量控制和審核評估,滿足剝離國有自然資源資產數據的需要,不斷提高全省國有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編報質量。省政府要深化對各級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的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力促自然資源保值增值。
四、建立長效機制,加強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管理
各級地方財政部門加大對廢棄礦山、政策性關閉礦山等歷史遺留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資金投入力度。鼓勵社會資金參與,按照“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帶動作用。健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制度,嚴格露天礦設立審批制度,積極引導礦山企業創新和利用先進工藝、先進技術,推動節約、集約、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加強礦業權人誠信體系建設,嚴格執行礦業權人“黑名單”制度,促進礦業權人依法勘查開采。發展綠色礦業。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提高礦產資源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促進礦產資源高效利用。
五、嚴格依法治水,推進水資源保護和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
加快水源置換工程項目以及末端網管建設改造進度,盡早實現水源切換,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益。加大農業灌溉井特別是深層取水井關停力度,切實擰緊農業灌溉用水開采的“總閥門”,對應關未關、明關暗用的依法加大處罰力度。推進水利工程建設,統籌考慮行洪與蓄水的關系,大力推進“以河代庫”工程,在全省各主要河流建設梯級攔蓄工程,提高地表水存蓄能力。在冀中南地區實施河湖水系連通,構建河庫湖調蓄有水、支斗毛渠連通順暢的水網體系。加大清河補水力度,持續深化全省河道清淤疏浚、河灘規整、河堤生態整治工作,開展河道采砂專項整治行動,堅持治河與采砂相結合的原則,保持打擊非法采砂高壓態勢,實現河道生態修復和有序采砂共贏。強力推進全社會節水,以宣傳貫徹《河北省節約用水條例》為契機,依法推進全民節水行動,真正做到依法節水、管水、用水、護水。著力推進農業節水增效,扎實開展工業節水減排。大力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城市污水資源化利用、老舊管網改造等工作,以過硬措施深入做好全社會節水工作。
六、嚴守耕地紅線,多措并舉推進土地資源保護和利用工作
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強化節約集約用地目標考核和約束,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引導產能過剩行業和“僵尸企業”用地退出、轉產和兼并重組。嚴格落實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嚴格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管控,落實“增存掛鉤”機制,進一步推進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盤活利用。